获奖者采访

清晖创新奖学金专访·挑战|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

发表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

关于清晖创新奖学金

东南大学“清晖创新奖学金”设立于2021年,是东大90级校友、清晖创始人傅永康老师为感恩回馈母校专门设立,旨在奖励具有创新思维、项目管理能力的优秀东大学子,加深东大学子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认知,积极培养国际视野,不断拓展创新,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2022年度清晖创新奖学金获得者

本期采访同学

 韦  伟

 赵双雨

 陈芊叶

 熊昱安

 

勇攀高峰,止于至善

 

11

 

韦伟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9级本科生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七届高等数学竞赛省级一等奖

 

迈出每一步,在多元挑战中敢于开拓

韦伟,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智能信息处理方向。虽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男,但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韦伟也是个文艺青年,喜欢在古典文学中探寻与当下的联结与意义。热情大方、大大咧咧可能是很多人对韦伟的第一印象,也正因为生性乐观,让他在面对困难时总能积极以对。

 

积极以对更多时候也需要一种开拓创新的胆识,一种理性的闯劲、前瞻的魄力,这也是韦伟对于创新精神的理解。要获得一个灵感并不难,难的是不敢放手一搏,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去打磨这个灵感,去修正、升华这个观点。每一个推动进步的创新,总是起源于有人敢为人先迈开第一步。

 

韦伟认为他的好奇心带给了他很多“第一步”,无论是在本专业数理技术方面,还是跨专业、跨方向交叉领域的合作创新他均有涉足。在他看来,本科阶段的学习就要能够充分涉猎,响应培养通识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力争在各个方面开拓自我边缘,在多元挑战中寻求突破。

 

获得清晖创新奖学金,也是韦伟一次成功的开拓与突破。

 

122

 

永远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止于至善”是东南大学的校训,也是韦伟最喜欢的精神。申请清晖创新奖学金的初心,他希望的便是完成对现阶段的自己一次迭代。止于至善是一种永远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至臻善境的精神,也是激励韦伟不断勇攀高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不竭动力。

 

在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时,韦伟也同样把此精神带进团队中。由不同专业的同学组建成的团队初建立时磨合困难,给分工合作带来不小挑战。他本着“求同存异”的大原则,遵循个人爱好和特长,让专业人士在特定任务中行使决定权、发挥作用,最终大家形成合力。从不畏难、敢于挑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他们的团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自动化专业的韦伟,经过几年的学习深感计算机技术掌握的必要性,互联网技术使得当前的交流、沟通也变得更加便捷,能够充分地共享、获取资源、信息、渠道。大学最后一年,韦伟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做准备,也会选择在相关企业实习,为进入职场打下基础。相信文艺且理性的韦伟会在大学阶段收获属于他的意义。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13

 

赵双雨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8级本科生


 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江苏省“力行杯”社会实践大赛省一等奖等十余项竞赛获奖

 

心怀家国梦,投身无限热爱

赵双雨,一位社保专业的科研新人。从选择社保专业开始,便逐渐热爱,在大学几年的学习与实践中,更是深刻意识到社会保障学科的重要性。

 

大学期间,赵双雨一路走过遇到了诸多良师益友,引领帮助她走进社会保障领域。对专业的热爱,对家国的情怀,她在大学期间积极努力,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主持或参与6项省校级SRTP,7项社会实践,涵盖公共卫生、癌症机制、社会保障、医疗救助等话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也在大四这年荣获清晖创新奖学金。

 

新时代浪潮中,赵双雨认为科学技术需要与社会需求、商业动向结合,能够获得清晖创新奖学金既是对她以往努力的阶段性认可,也是未来继续深耕的动力。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学生,赵双雨专注而勤奋,在知上下功夫,在行上见成效。

 

14

 

敢于担当,继续乘风破浪

多项荣誉的获得背后,赵双雨也收获颇丰。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团队协作,都给她的成长带来不少加持。在参加创新竞赛中,他们团队关注的“疫苗犹豫”话题,需要将流行病与统计等方法与人群健康行为理论相结合,在不断探索与实际干预的过程中,团队转向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融合,最终探索出可实现的路径。

 

“爱国情怀人人都有,只有真正投入,才更加感受到热血沸腾”,行到如今赵双雨对这个专业愈发热爱,之后她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继续社会保障专业的学习,坚定地留在热爱的领域内,做实事、做成事是她的心愿。

 

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赵双雨愿意成为“公济天下、卫康为民”的践行者。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15

 

陈芊叶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第十七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国家级特等奖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追求前人脚步,发扬创新精神

喜欢摄影,喜欢记录每个让自己欣喜的瞬间。感性的烂漫与理性的追求似乎在陈芊叶身上达到了某种平衡。

 

从研一开始,陈芊叶便开始独自承担项目中量子密钥按需分配算法的研究,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专利、发表SCI论文。还作为负责人,带领4位同学一起参加“挑战杯”创新竞赛。

 

带领团队备赛时,陈芊叶的理性追求在科研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采用“研究生主导+本科生协助”的模式开展各个部分的任务,积极与导师以及团队沟通,成功带领所有小组完成竞赛所需研究。他们的团队在物联网的复杂架构上安全地构建量子密钥的分发和服务,搭建实验测试平台,验证提出的分发机制与关键技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完成了《基于量子密钥的物联网安全系统与原型设计》作品,最终获得了国家级特等奖。

 

16

 

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中华

“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共同构筑同心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新主张中的要义,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引。作为网络安全专业的陈芊叶深感肩上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她愿意以建设国家为志向,用专业技能解决“卡脖子”问题。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之中华。”,这是陈芊叶的心声,也是她感性的烂漫。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的根本保障,作为当代研究生,陈芊叶觉得理应扛起时代的使命,发挥创新精神,在专业领域,作出新时代青年的贡献。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陈芊叶在研三的日子里,将会继续在量子密钥按需分配算法方向更深一步进行研究,强化学习用于量子密钥按需分配策略的优化。不负少年志,勇于承担重任时代重任,待来日鹰击长空,一飞冲天。

 

敢为人先,乐于奉献

 

17

 

熊昱安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20级博士研究生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第十六届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第十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打破常规思维,勇于尝试不可能

获得清晖创新奖学金对于熊昱安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认可。在校期间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竞赛荣誉,均作为第一及主要完成人全程参与负责创新项目。曾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3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此外,熊昱安积极参与省、校级十余场创新交流分享活动,并协助指导下一届创新竞赛、创新训练项目等,影响数百人倾心于双创浪潮。同时作为中共党员的熊昱安,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十余场,学年志愿服务时常达30余小时。清晖创新奖学金的获得,更让熊昱安坚定了走过之路的意义。

 

关于创新,熊昱安认为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另辟蹊径,一个是勇于尝试。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创新的问题,并且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勇于尝试是敢于以新颖的路径与方法解决问题,敢于否定、敢于创新。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干的。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进行的化学合成实验,虽然完全按照参考文献的步骤,却一直并未成功。敢于尝试的他带领团队尝试新的溶剂、温度、pH值,最终获得了预想的产物。

 

18

 

甘做“冷板凳”,勇攀科技高峰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除了要有创新意识,熊昱安觉得青年学子还应该具备沟通协作、项目管理思维等技能。

 

参赛过程中,熊昱安已经窥得一些项目管理真知。好似开展课题研究,从前期调研开始,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组建团队与管理。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需按照项目要求让具备各方面优势与能力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道:“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熊昱安将继续潜心于新型材料研究,用甘坐“冷板凳”的求学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勇攀科技高峰。

推荐文章

服务热线

400-880-5680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3上海清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0021952号-1

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吴剑勇律师

知识产权声明:本网站所用到的PMI、PMP、PMBOK、OPM3、PMI-ACP、PgMP, PMI-PBA, PMI Registered Education Provider logo 等商标均为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注册所有.

ITIL® , PRINCE2® and MSP® are registered trade marks of AXELOS Limited, used under permission of AXELO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