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关注
敏捷概念起源于软件开发行业,与传统的瀑布流程构建软件方法相比,敏捷这一“轻量级”的软件构建方法给该领域带来了曙光。作为一组有效的方法和方法论(如Scrum、XP、Lean/Kanban等),敏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被团队成员认可并用来推进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
敏捷管理源于软件开发行业,通过响应变化,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开发出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那么,敏捷管理是否适用于制造业呢?面对新型制造业项目的特点和挑战,敏捷管理是否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并保证项目成功呢?
记者:您说过,“《PMBOK指南》(第7版)的变化是颠覆性的创新。” 为什么这么说? 傅永康:记得一年前,在PMBOK指南尚未正式发布时,受《项目管理评论》杂志的约稿,对《PMBOK指南》第7版做了一个前瞻描述,其中表达了第7版是颠覆性创新的观点。现在重新来审视,我依然坚持一年前的这个观点,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规范敏捷认为,企业级敏捷没有标准化的最佳体系,这与工业化背景下的企业需要ISO 9000等标准化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更应该能自我救赎、自我驱动、不断发展和更新,而不是一味地等待或期望被新的管理方法来拯救。
从2001年到2021 年,敏捷软件开发宣言迎来了自己的20周岁生日。在这20年里,敏捷开发已经从IT行业延伸到实施项目管理的大部分行业,并推动着项目管理专业的发展。PMI市场调查表明,亚太地区约有70% 的行业采用敏捷方法,且多数招聘经理认为 ACP 证书对公司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都有价值。
随着VUCA时代的到来,项目的不确定性已经常态化,传统的计划式管理模式已经赶不上变化,项目最终的交付成果也会由于变更的成本太高而达不到要求。在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发现项目进度不可控、输出产品不透明、高强度的加班导致人员流失率高等逐渐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敏捷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价值驱动确保业务价值能被充分定义并正确传递,以快速试错验证价值,最终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团队及产品的价值。敏捷转型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是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期望敏捷转型的主要目的。
PMBOK指南项目管理12原则中的第一个原则“成为勤勉、尊重和关心他人的管家”中的管家(Steward)以及由它衍生的该原则标签词“Stewardship”都是第一次出现在PMBOK指南中。
敏捷方法通过询问“为什么”,聚焦客户价值,采用“试错、快速试错、低成本快速试错”的实践方法提供了一整套需求管理的工作思路。知易行难,期待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敏捷需求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升项目价值。
服务热线
知识产权声明:本网站所用到的PMI、PMP、PMBOK、OPM3、PMI-ACP、PgMP, PMI-PBA, PMI Registered Education Provider logo 等商标均为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注册所有.
ITIL® , PRINCE2® and MSP® are registered trade marks of AXELOS Limited, used under permission of AXELO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